以下是粉尘性质分析的核心检测项目分类及说明,综合自多个专业来源:
🔬 一、物理性质检测
颗粒度分布
检测内容:粉尘粒径大小及占比(如PM10、PM2.5)。
方法:激光衍射法(ISO 13320)7、沉降法或筛分法。
意义:影响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位置及爆炸风险。
比表面积与密度
检测内容:单位质量粉尘的表面积、真密度与堆积密度。
意义:比表面积越大,爆炸风险越高;密度影响沉降速度。
浓度检测
类型:总粉尘浓度、可吸入粉尘(PM10)、细颗粒物(PM2.5)。
方法:滤膜称重法(GBZ/T 192)、β射线吸收法(实时监测)。
🧪 二、化学性质检测
成分分析
关键指标:游离二氧化硅(SiO₂)、重金属(铅、镉等)、有机物(多环芳烃)。
方法:
X射线衍射(XRD)分析晶体矿物。
焦磷酸法测游离二氧化硅(GBZ/T 192.5)。
原子吸收光谱/ICP-MS测重金属。
可燃性分析
检测项:水分含量、挥发分、灰分(GB/T 6284)7。
意义:水分过高抑制爆炸,挥发分高则易燃。
💥 三、爆炸特性检测(针对可燃粉尘)
爆炸参数测试
最小点火能量(MIE):点燃粉尘云所需最低能量(ASTM E2019)17。
最小爆炸浓度(MEC):可爆粉尘云的最低浓度(GB/T 16425)37。
最大爆炸压力/压力上升速率:评估爆炸威力(GB/T 16426)17。
着火温度
粉尘云最小着火温度(GB/T 16429)7。
粉尘层最小着火温度(GB/T 16430)7。
📜 四、检测标准与规范
国内标准:
GBZ/T 192系列(工作场所粉尘测定)。
GB/T 17095(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标准)。
国际标准:
ISO 6184(粉尘爆炸测试)3、ASTM E1226(粉尘爆炸性评估)67。
⚠️ 五、注意事项
样品要求:需代表性采样,密封防污染。
机构资质:选择具备CMA/CNAS认证的实验室(如讯科、中析研究所)468。
动态更新:纳米粉尘等新型污染物需适配最新检测技术。
引用来源:
物理/化学性质分析 121011
爆炸特性检测 1367
标准与流程 24710
建议企业根据生产场景(如金属加工、煤矿、化工)选择针对性项目,并定期复检以防控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