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工厂防爆分区划分的核心标准及实施要点,综合中国国家标准(GB)、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及行业实践,供安全管理和工程设计参考:
一、防爆分区划分依据
爆炸性气体环境(依据GB 50058/IEC标准)
0区: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期存在(≥1000小时/年)。
▶️ 场景举例:密闭反应罐内部、瓦斯矿井采掘面。
1区: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偶尔出现爆炸性气体(10~1000小时/年)。
▶️ 场景举例:石化装置阀门区、储罐呼吸阀附近。
2区:正常运行时极少出现,即使出现也短时存在(≤10小时/年)。
▶️ 场景举例:露天储罐外围、通风良好的泵区。
爆炸性粉尘环境(依据GB 50058)
20区:可燃性粉尘云持续或频繁存在(≥1000小时/年)。
▶️ 场景举例:粮食加工筒仓内部、粉尘收集系统。
21区:粉尘云偶尔出现(10~1000小时/年)。
▶️ 场景举例:粉体投料口、包装工段。
22区:粉尘云异常时才短暂出现(≤10小时/年)。
▶️ 场景举例:除尘器周边、清洁后的设备区。
二、关键行业应用标准
石油化工与燃气
储罐区:
LPG储罐:15米半径内为2区,7.5米内局部为1区。
加油站:加油机中心半径3米、高度0.15米圆锥空间为2区。
管道与容器:
通风口1米内为1区,1.5米内为2区;槽罐外1.5米水平范围属2区。
粮食与粉尘车间
粉碎/干燥工段:划分为20区或21区,粉尘释放源周边4.5米内需严格防爆。
隔离措施:采用防火墙+防爆门分隔非爆炸区。
洁净厂房与实验室
化学试剂区:按泄漏风险划分为1区或2区,通风不良时升级为1区。
三、设备防爆等级选择
防爆标志解析(GB 3836系列)
示例:
Ex(ia)ⅡC T4
ia
:本质安全型(允许2个故障仍不引爆)
ⅡC
:适用氢气等气体组别(爆炸间隙最小)
T4
:设备表面温度≤135℃37。
北美标准补充(NEC)
Class I(气体):Division 1(高危区)、Division 2(低危区)
▶️ 如浸出车间:核心区4.5米内为Division 1,相邻区为Division 。
四、动火作业分级管理
特殊动火(A级):运行中的易燃装置(如反应釜),有效期≤8小时,需连续气体监测68。
一级动火(B级):易燃管道维修,有效期≤24小时,动火前30分钟气体分析68。
二级动火(C级):非危险区焊接,有效期≤144小时8。
五、实施要点
多专业协作:工艺、安全、电气人员联合划定区域,结合泄漏模拟与通风设计。
动态评估:工艺变更后需重新分区(如新增溶剂管线)。
经济性平衡:2区可采用低成本防爆设备(如增安型),降低投资7。
完整标准细节可参考:
气体环境:[GB 50058-2014][1 ()]|粉尘环境:[GB 50058第4章][2
国际对标:[IEC 60079系列]13|北美应用:[NFPA 36][11
此框架兼顾合规性与实操性,建议结合具体工艺流程图和危险源清单细化分区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