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
卫生安全等级:
直接接触区(生产设备表面、包装区):需符合 FDA 2 CFR 72600 或 EC 935⁄2004 食品级材料标准。
非接触区(地面、墙壁):符合 GB 488-203(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)。
交叉污染防控:
禁止使用同一设备清扫不同过敏原区域(如花生粉与乳制品区)。
设备内部需设计无残留结构(死角≤0.5mm,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)。
| 组件 | 材料标准 | 防爆认证 |
| 过滤单元 | 36L不锈钢(耐腐蚀)或FDA认证塑料(如PP) | GB 383/ATEX II 2D |
| 吸尘软管 | 导电食品级PU(表面电阻≤0⁶Ω) | IEC 60079-0防静电标准 |
| 集尘容器 | 透明PC+防爆泄压阀(爆破压力≤0.02MPa) | UL 94 V-0阻燃等级 |
CIP(原位清洗)功能:
管路耐高温(80℃)且支持酸碱清洗(pH 2-2)。
冲洗流速≥2 m/s(确保管道无残留)。
防微生物滋生:
过滤器支持蒸汽灭菌(2℃/30min,每周次)。
集尘桶配备紫外线杀菌灯(波长265nm,功率≥30W)。
人员防护:穿戴防静电服(表面电阻0⁵-0⁹Ω)、食品级手套(无粉丁腈)。
设备检查:
确认过滤器完整性(压差<500 Pa)。
检查防爆电气接口密封性(IP66防护等级)。
| 阶段 | 操作要求 |
| 预清洁 | 使用干式真空清除可见颗粒物(粉尘浓度<20g/m³,防爆要求) |
| 湿式清洗 | 喷洒食品级清洗剂(如过氧乙酸,浓度0.2%-0.5%),真空回收液体(回收率≥95%) |
| 消毒 | 雾化食品级消毒剂(乙醇70%或次氯酸钠00ppm),接触时间>5分钟 |
| 干燥 | 通入过滤热风(60±5℃)至湿度<5% RH |
| 区域风险等级 | 清洁频率 | 检测指标 |
| 高风险区(直接接触) | 每班次次 | 微生物<0 CFU/cm²,过敏原残留<ppm |
| 中风险区(间接接触) | 每日次 | 可见残留物≤g/m²,ATP检测值<200 RLU |
| 低风险区(外围) | 每周2次 | 粉尘堆积厚度<0.mm |
CCP-真空系统密封性:
CCP2-清洁剂残留:
CCP3-防爆性能验证:
电子化清洁日志:
颜色编码系统:
微生物采样点:
| 要求维度 | 中国标准 | 国际标准 | 关键参数 |
| 防爆安全 | GB 383-202 | ATEX 204/34/EU | 隔爆间隙≤0.5mm |
| 食品接触材料 | GB 4807-206 | FDA 2 CFR 72600 | 总迁移量<0mg/dm² |
| 清洁效果 | GB 488-203 | BRCGS Food Issue 9 | 过敏原残留检测限<0.ppm |
原问题:奶粉粉尘爆炸风险(MIT≥300℃)、清洁后大肠杆菌检出。
解决方案:
采用36L不锈钢真空管路+原位蒸汽灭菌(每周2℃/30min)。
安装HEPA 3级过滤器(过滤效率>997%@0.3μm)。
实施分区清洁(红色/蓝色编码,过敏原独立系统)。
效果:
粉尘浓度从25g/m³降至<5g/m³(符合ATEX Zone 22)。
微生物合格率从82%提升至96%。
通过整合防爆安全、食品卫生与清洁工程要求,食品厂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粉尘控制与清洁管理体系。需特别关注材料兼容性、清洁验证数据链以及人员操作标准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