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MP(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对洁净区清洁设备(包括真空清扫系统)有严格的要求,旨在防止交叉污染、微生物滋生和粉尘扩散。以下是针对真空清扫系统的特殊要求解读及关键注意事项:
1. 系统设计与污染控制
-密闭性与过滤系统
- 必须配备高效空气过滤器(HEPA,H13及以上),确保排出的空气符合洁净区级别(如A/B级区需达到ISO 5级)。
- 过滤系统需定期进行完整性测试(如PAO检漏),并记录更换周期。
- 排气口应位于洁净区外或独立排风系统,避免循环污染。
-材质与表面处理
- 设备接触面需采用316L不锈钢或同等耐腐蚀材质,表面光滑无死角,避免微生物附着。
- 管道内壁需抛光处理(Ra≤0.8μm),可耐受清洁剂和灭菌剂(如乙醇、过氧化氢)。
-防交叉污染设计
- 不同洁净级别的区域需使用专用设备,或配备可拆卸管道/集尘容器,避免跨区污染。
- 集尘容器需密闭设计,带锁扣或快拆装置,清理时在洁净区外进行。
2. 操作与清洁程序
-使用区域限制
- 在A/B级高风险区域,通常禁止使用移动式真空设备;若必须使用,需固定安装并通过验证(如无菌区专用无尘室吸尘器)。
- 在C/D级区使用时,需评估活动对气流和微粒的影响(如动态环境监测数据)。
-清洁与灭菌
- 设备表面和集尘容器需有明确的清洁SOP,使用后立即清洁并消毒(如75%乙醇擦拭)。
- 直接接触产品的部件需耐受湿热灭菌(121℃, 30分钟)或VHP灭菌,并保留灭菌记录。
-防静电与防爆
- 在粉尘爆炸风险区域(如API车间),设备需符合ATEX防爆标准,材质导电且接地。
- 使用抗静电软管,防止静电吸附微粒。
3. 验证与文件管理
-设备验证
- 执行安装确认(IQ)、运行确认(OQ)和性能确认(PQ),验证过滤效率、噪音、气流稳定性等。
- 模拟使用场景下的微粒释放测试(如粒子计数器监测清扫前后环境数据)。
-日常监控与记录
- 记录每次使用时间、区域、操作人员及清洁状态。
- 定期监测过滤器压差,超出阈值时及时更换并记录。
-维护计划
- 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(如每月检查密封性、每年更换HEPA滤芯)。
- 故障维修后需重新评估洁净度。
4. 典型案例与常见缺陷
-案例1:某药厂因真空吸尘器排气未安装HEPA,导致C级区粒子超标,被FDA发出483缺陷项。
-案例2:集尘容器未密闭,清洁时在洁净区内倾倒粉尘,引发交叉污染风险。
5. 实施建议
-设备选型:优先选择制药专用真空系统(如Delfin、Nilfisk品牌),内置多级过滤和自清洁功能。
-人员培训:操作人员需接受更衣、清洁流程及污染控制的专项培训。
-风险评估:通过FMEA工具分析真空清扫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,并制定控制措施。
通过以上措施,企业可确保真空清扫系统符合GMP对洁净区环境控制的严苛要求,避免因清洁工具不当引发的合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