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基于职业卫生规范和行业实践的粉尘职业危害防护方案,整合了生产工艺控制、工程防护、个体防护等多维度措施:
一、生产工艺优化(核心预防)
自动化改造
采用密闭化、连续化生产设备(如自动化包装线、封闭式粉碎机),减少粉尘逸散。
湿式作业
推广湿式凿岩、喷雾洒水、煤层注水等工艺,降低粉尘产生量。
替代材料
用低尘原料替代高危粉尘物质(如硅酸盐水泥替代含游离二氧化硅的材料)。
二、工程防护措施
通风系统
局部排风:在产尘点设置集尘罩+抽风设备(如打磨台、焊接烟尘净化器)。
全面通风:车间安装机械送排风系统,换气次数≥10次/小时。
除尘设备
选择袋式除尘器、静电除尘器或复合式除尘系统,确保除尘效率≥95%。
密闭隔离
将高危工序(如混合、筛分)置于密闭操作间,通过管道输送物料。
三、个体防护与健康管理
防护用品
呼吸防护:根据粉尘浓度选择KN95/N95口罩或动力送风呼吸器。
皮肤防护:穿戴防尘服、护目镜,避免粉尘接触皮肤。
健康监护
岗前/岗中体检:每年进行肺功能、X光胸片检查,重点关注尘肺病8。
职业禁忌筛查: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38。
四、监测与管理
粉尘浓度监测
定点监测:每月至少1次,确保呼吸性粉尘浓度≤2mg/m³(石棉尘≤0.1mg/m³)。
个体监测:使用粉尘浓度直读仪实时监测作业者暴露水平。
设备维护
建立除尘设备检修台账,每周检查滤袋、管道密封性。
应急响应
制定粉尘爆炸应急预案,配备灭火器、防爆工具,定期演练。
五、制度保障
防护制度
制定《粉尘作业安全操作规程》,明确岗位粉尘防控责任47。
培训教育
每季度开展防尘知识培训,内容包括防护用品使用、应急逃生技能。
合规管理
严格执行《职业病防治法》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》(GBZ 2.1)47。
六、行业特殊要求
煤矿/冶金行业:优先采用综合防尘“革、水、密、风、护、管、教、查”八字方针。
建材行业:水泥生产需配置高效脉冲布袋除尘器,包装环节加装负压吸尘装置。
方案实施要点:通过“工程技术降尘为主、个体防护为辅、健康监护兜底”的三级防控体系,结合PDCA循环持续改进。建议优先参考158等来源的完整技术规范。